2018年12月22日朦胧细雨,杭州已是初冬气候,阴湿的空气中裹含着丝丝凉意。我们乘大巴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母校,校园大门的草坪广场上,一幅醒目的红色横幅跃入我们眼帘:“热烈欢迎发电79级校友毕业35周年返校”,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小小的激动。母校,不仅仅是一所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人生思想孕育的地方。
合影留念后,大家来到了教二:电气学院,这也是当年我们上课最多的地方。一进教二的大门,厅堂两边展示着学院的发展历史和代表性人物:院士、院长以及学院的发展历程。在一楼的过道两边,排列着历届毕业生的合影照片。在1970-1980区,有一张排列着六十多位同学的黑白照片,我们找到了35年前那个青涩的自己。我们永远怀念母校,母校也没有忘记我们,那是一种藕断丝连的情感,一种相依相爱的感情。离开校园意味着我们和母校的脐带就此剪断,知识和文化沉淀在了我们身上,我们的意识里流淌着相同的血液,这就是同学,这就是母校。
1983年7月摄于9159金沙游戏场玉泉校区正大门,1979级-1983届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79级全体本科生毕业照
之后来到徐政同学的办公室,他已是国内直流输电的一线专家了,桌子上堆积着厚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还有份量颇重的学术著作,我们为所有同学的成就感到高兴和骄傲。
继续往里走就是图书馆,这也是当年大家经常来的地方(好像图书馆的自习座位是最难占到的)。当年我经常泡在这里翻看杂七杂八的书:历史、传记、故事等等,还为不务正业而自责。
离开图书馆直奔我们的大U宿舍,尽管现在的大U已经变成大E,楼层也由三层加到了五层,在我们的心目中永远都是大U。过道地板和盥洗室都做了很大的装修调整,宿舍的木门依然没有改变,地板依然是以前那样木头的。大家回忆着当年自己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细节,细细回味着那失去的青春年华。
我们几个体育爱好者又来到了足球场,回忆当年的足球运动生涯。球场位于校园宿舍和教室区之间,两旁是我们当年每天往返的道路,路依旧静静的在哪里,两旁的树已是高大而茂盛,当年那忧郁的少年如今不知何处,往事如烟,仿佛就在昨天。
一转眼到了午餐时间,周浩同学早已为大家准备好了饭菜票,因为是周六,食堂的人比较少,我们端着餐盘,二荤二素的套餐,还有酸奶水果等,当年能想象的到吗?大家回忆当年自己的美食:大块肉、肉糊……,当年站着吃、一个简单的碗筷,如今确实条件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饭后大家乘车前往紫金校区,新建的紫金校区一个字:大!五千多亩,学生上学放学必须骑车甚至驾车,确实比较夸张。我们来到最高的大楼的顶层,俯瞰整个校园,真的是很大,远远的视野依然没有超越校园的范围。
下了高楼来到了校史馆,由专门的讲解员为我们介绍浙大校史:1897年林启办了求是书院,其中竺可桢当校长时全校才500多人,还没有现在的一个学院人多。再就是当年李政道的成绩单并不突出,六七十分的科目有几个,不知是那时的考题太难还是学生分数普遍不高。
结束了紫金校园,我们又赶往位于钱塘江边的当年三分部,现在叫之江学院。之江学院是一所教会捐建的学校,几栋主楼是一百多年前由几位美国人捐款建设的。这些富有欧美气息的校舍建造得非常牢固结实,外观古朴典雅,即使过了一百多年,看上去依然很有韵味,一点没有破旧的感觉。这些教会学校对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而言,都是极其宝贵难得的,当年那些拖着辫子进入学校学习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学生是多么的幸运啊,没有这样的现代教育,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文明。
据说有不少新婚夫妇到这来拍婚纱照,一些电影也会在这里取景,在上下台阶时看到了两块墓碑混合在道路基石中,估计当年这里也是一些坟墓聚集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独特的幽静氛围。
离开六和塔校园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赶回酒店大家开始聚餐,同学聚会进入了高潮,同宿舍的、同乡的、共同爱好的、退休的、升级有第三代的,各种排列组合把酒言欢,畅言往事。
晚会八点开始,这是聚会最热闹的环节了,抽签确定每个人表演次序,穿插李克找来的各种谜语。才艺表演最多的是唱歌,想不到赵国毅、胡向阳、叶辉这些腼腆的男生居然唱歌唱得有板有眼,守昌一展歌喉,颇有专业的风格,当然最精彩的歌声来自陈文辉,尽管现场的音响环境不给力,凭借着天生的好嗓子,还是给大家美妙的感受。徐政同学的电力状况介绍、何显清的旅游摄影经历介绍、周一平的理财历程、刘国平的国学心得,让我们看到同学们丰富多彩的一面。周兆惠、胡春强给大家讲述了一些亲历的小故事,这里面折射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环境的巨变。张继伟的分享让我们知道当年那本彻夜连轴转的《书剑恩仇录》的来历。很多同学的分享都涉及到了身体的健康、生活幸福、聚会旅游等,感觉到大家的注意力由工作转到了生活,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状况。晚会非常充实、热闹,一转眼过了三个多小时,已经超过了酒店给的时间了,只能宣布结束,大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会场。
12月23日游西湖,二十多位同学坐游船到三潭印月,漫步小瀛洲,再到中山公园下船,沿苏堤步行一个小时到花港观鱼的知味观午餐,享受西湖美景,回忆同学友情,品尝杭州菜,这都是人生当中的美好历程。
两天的聚会匆忙而过,一转眼到了离别的时候。同学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奔赴各自的工作场所,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人生短暂,即使35年半辈人生,回首依然是那么的短暂,仿佛就在昨天,这就是同学,这就是母校,这就是人生。
文:刘国平/图:发电79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