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9159金沙游戏场退休党总支坚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检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扛起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政治责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迅速启动、全面展开、有序推进。2024年4月25日,党总支组织党员活动,赴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李祖村参观学习,探寻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追求革命信仰故事的起源地、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故居。
车到李祖村,首先看到的是村口的景观池,小桥流水,舒适的长廊亭舫。池中鱼儿嬉戏,廊前柳树成荫,犹如世外桃源。走进李祖村,但见白墙黛瓦、阡陌纵横,恍如置身画中。
谁能想到,若干年前,这个村庄还是一个贫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被人们称为“水牛角村”,意味着没有希望的村子。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从此,浙江万千乡村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祖村的蝶变之路便从改善村容村貌开始。随着“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李祖村以整治村口“臭水塘”为突破口开展水体治理,清理底部污泥,净化池塘水质。随着“乡村变美了、生活变好了”成为村民们的共同感受,大家的心态也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向“我要建设美丽乡村”转变。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浑浊的水塘变成雅致的生态洗衣房;令人头疼的垃圾分类难题,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与执行,有了显著改善;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拆迁户们搬进了舒适的小高层,他们曾居住的危旧房地基,造起了全村共享的公共空间。而历史悠久的老宅旧屋,则由村里精心修缮和改造,打造成年轻创客的创业空间。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走进李祖,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繁花似锦、绿植遍地,让人心旷神怡。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李祖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等荣誉称号,绿色逐渐成为李祖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李祖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建+和美乡村”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党建引领带动村美业兴民富。
离开李祖,来到分水塘村,全体党员同志怀着崇高的敬意来寻访陈望道故居,来体会“信仰的味道”,感受“真理的力量”。
陈望道故居整体由一座三合式院落与前花园、柴房等组成,建筑基本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点,故居内陈列有陈望道的生平事迹、照片和部分珍贵书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追求革命信仰故事的起源地。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面对《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讲述了陈望道在柴屋里专注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误当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由此说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
陈望道故居里,有一陈望道伏案疾书的塑像,将他当年“柴屋译书”这个意蕴深厚的历史场景加以定格和复原:粗糙简陋的案几上面,摆放着纸张、笔墨、油灯,还有盛有粽子和红糖的饭碗。“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红色典藏故事,便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时隔10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参观故居时面对和看到的仅仅是人物塑像和复原场景,但我们依然能够凭借这种真切的场景感知、感受到陈望道当时那种蕴藏在凝神思索和奋笔疾书身影背后,意图改造国民、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发自内心的美好理想与真诚渴望。《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1920年4月下旬诞生于小山村一间柴屋昏暗的灯光下,但以其夺目的光芒、真理的力量,照亮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故居具有突出的纪念意义和革命教育意义。如今,陈望道故居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追求革命信仰故事的起源地,具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陈望道故居是义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的党员活动大家都是深受教育,满载而归。探寻陈望道故居,大家接受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信仰教育;参观李祖村,充分体会到在乡村的蓬勃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祖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老同志们坚信,有“两山”理念的引领,在广大党员的努力下,李祖村一定会更美好!
回程中,总支书记吴国忠同志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党员传达了学校和学院党委关于2024年党纪学习教育的计划部署,要求全体党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做到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行动学,真正让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和适应新的时代。